上一篇講了“為什么我們不接受代工”。這其實和前兩年很多酒吧招人一樣,行業(yè)還沒能提供堅實的基礎時,大家都選擇要么找小白從頭培養(yǎng),要么找認識的店出來的人——你沒辦法撼動別人已經存在腦中的舊知識。
自己建個廠也不可能,我們也沒那么多資源。于是我們想了一個辦法:找一個有生產資質的工廠,我們自己買設備放進去,自學蒸餾,到時候自己去工廠生產。
我的一個朋友,在河南商丘開酒吧的 Sid 聽說了之后,告訴我可以去當地找。河南當地有很多食品廠、飲料廠、白酒廠,如果只需要資質方面的合作,應該有合適的可以選。
“假野格是我們這里某個廠做的”。讓我感興趣的是這句話。
算是前年的事情了吧,前年野格利口酒突然在夜店爆火,進口商也并沒有能預計到銷量猛增,斷貨了一段時間。價格暴漲和供給匱乏兩方面之下,很快有不同版本的國產“野格利口酒”出來搶占底層市場,并且迎合下沉市場出了草莓奶昔,奶油咖啡,蔓越莓等不同口味。
去年有個號講過假野格的事情,最后也不了了之。
真仿同賣,用真貨的信息
下面才算進入今天的正題了。幾經介紹我們來到了商丘的一家飲料廠。談事情時在產品室左看右看,果然在架子上看到了仿款的野格利口酒。用工廠老總的話說,當地其他工廠在做,他們也做來試試,但是沒能找到銷售渠道。
“我們不叫假野格,叫它利口酒”。
為什么叫利口酒?這就是他們認識的利口酒。
有一瞬間你會覺得說,落后產能就是這樣的,知識匱乏導致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。有一瞬間我們覺得說,幸好沒有去山東,工廠會告訴你“我們不叫他假威士忌/金酒,這就是威士忌/金酒”。面目全非。
講講這個地方的情況吧,一點關于“下沉市場喝什么”的小見聞。
民權縣早年曾經有一家國營的葡萄酒廠,當地也有種些葡萄。八九十年代工廠的效益還不錯。這葡萄酒跟“業(yè)內人”現在說的葡萄酒當然不一樣,和山東的情況更像。
河南是好的小麥產地,但絕對不是好的葡萄產地。當然國營和計劃時期這種錯配多的是,沒有鋼的地方建鋼廠也有。就連煙臺到底適不適合做好的葡萄酒也很值得商榷。
但畢竟留下了一些工人、基礎和影響,食品廠、飲料廠等食品行業(yè)的工業(yè)基礎也很好。于是前些年當地就有了一些做散裝進口葡萄酒分裝、貼標的工廠。算算時間,和10-16/17年前后的葡萄酒浪潮是同期的。
這里有一個小佐證。15年左右,有些朋友問我買葡萄酒“回去給老媽喝,據說喝葡萄酒抗氧化”。差不多同期我回老家,北方的一個小縣城,桌面上也已經擺著葡萄酒和某種地方性的果酒。
從前一直覺得國內的葡萄酒推廣難,但其實在13、14、15這幾年,第二手信息的經銷商、廠商執(zhí)著于普及波爾多分級、AOC時,還有一條隱藏的信息脈絡:“葡萄酒”這個概念通過“抗氧化”、“抗衰老”、“對身體好”的等認知也確實下沉到了行業(yè)的底端。
但出于價格、渠道、廠商、信息的等種種原因,自上而下、從事培訓、希望推廣葡萄酒的這波人,和自下而上的、四五線城市的廠商、店家們之間從未有過交集。
那可能是個同樣大的兩個市場。
再之后近幾年葡萄酒銷量變差了,工廠靠飲料堅持了兩年。前兩年預調酒、果酒米酒等低度酒的市場起來之后,又煥發(fā)了新的生機。野格利口酒只是其中一個表象。就像工廠老總跟我講,她去年本想上一個米酒生產線,只是考察之后最終沒能成功。
有熟悉市場發(fā)展的朋友可能很熟悉,米酒、果酒、低度酒和預調酒恰恰是最近幾年的所謂風口或者風向。
我們在一線城市,從事所謂行業(yè)推廣、教育的朋友,我們擔心的問題從來都是“推廣不下去”,但可能現在的市場和我們想的不一樣。一線和四五線之間有著極大的同步性。
二者沒有信息的不同,只有信息量的異同。更像書上講信息傳播的軌跡,傳播越多次,信息越大略,越可能發(fā)生異化。
拿我聽過的一個例子結尾吧。 有商家問工廠要每天一萬瓶的預調雞尾酒訂單,據說出廠后每瓶只賣一塊錢。 怎么做到的? 這家商家在抖音賣葡萄酒,買葡萄酒按每瓶一塊的價錢搭售一箱預調雞尾酒。
喊著同樣的名字,卻是另一座不同的江湖。
該二維碼7天內(前)有效,重新進入將更新 (請使用微信掃描)